文/范立達(本會理事)

朋友的小孩考上台大哲學系,她在臉書上半是開心半是自嘲的說:「可以好好準備接下來幾年免不了的聊天話題:『唸哲學系將來是要做什麼?當蘇格拉底?』」底下的留言中,也有人打趣說:「以後不用深夜去加油站,在家就能遇見蘇格拉底了!」剛巧,最近我正在重讀喬斯坦.賈德的書,所以也連忙留言,推薦她的小孩趕快去讀一讀《蘇菲的世界》。

回想起來,《蘇菲的世界》是我真正踏進哲學之門的入門書,那已經是27年前的事了。但我永遠忘不了,當年讀到這本書時,心中所受到的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非常感謝喬斯坦.賈德。這位挪威作家的一本書,開啟了我的心靈之眼,讓我的一生從此不同。

我相信,直到如今,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哲學是什麼,更不明白念了哲學系,畢業以後要幹些什麼事?我在求學階段念過理則學,但念完之後還是搞不懂理則學是什麼?我知道蘇格拉底,我知道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也知道康德,但我不明白他們要傳遞給後人的思想是什麼。哲學與我,始終就像是兩條無法交織的平行線,是一塊我完全陌生的領域。

我是真的感謝《蘇菲的世界》,更感謝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楊士毅老師。

民國85年,在我離開學校10年之後,聽聞世新升格為學院,我們這些三專畢業生如果返校補修兩年學分,就能取得大學文憑。這當然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所以我很快就辦了註冊手續。

回學校後,修習的課程中,其中一門課是理則學,楊士毅老師教的。

其實,這麼多年後,他教了什麼,我真的也記不清了。但我很清楚的記得,那年,他在課堂上推薦一本剛剛出版的翻譯小說《蘇菲的世界》,我乖乖的聽話,買回來讀。看完之後,我非常激動,忍不住寫了一篇很長很長的讀書心得給老師。之後,我又接著讀了喬斯坦.賈德的另一本書《紙牌的祕密》,更是激動得不得了,又寫了一篇更長的心得給老師。

我猜想,楊老師一定覺得很奇怪,《蘇菲的世界》和《紙牌的祕密》都不是他上課指定要學生讀的補充教材,怎麼會有學生讀了之後還特別寫了這麼長的讀書心得?但那時,我只是在情緒激動之餘,想要找個人分享我的心情,不是應付作業,更不是為了討好老師。我只是覺得,老師既然教哲學,一定比我更明白喬斯坦.賈德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概念給讀者,他也一定比別人更容易體會我們這些初入門的菜鳥初受啟發時的心情。

坦白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又淺顯又深奧的小說。說這本書淺顯,是因為我猜想作者喬斯坦.賈德在寫作這本書時,他想訴說的對象很可能是年輕的孩子(別忘了,喬斯坦.賈德可是一位童書作家呢!)。所以,這本書裡的用字遣詞都不困難。整本書雖然是以懸疑小說的形式為架構,但那種懸疑並不驚悚,不會讓人看完後半夜嚇得睡不著覺(只是會讓人一直思考到睡不著覺)。

但另一方面,喬斯坦.賈德的野心很大,他想要透過這本書,很完整的把整部西方哲學史介紹給讀者,但古往今來,每一位哲學家的思想都很難用三言兩句帶過,喬斯坦.賈德雖然努力精煉出每位大師最重要的哲學思想,但難免深奧到難以理解。看完這本書後,我知道,這是一本可以不斷重複閱讀,而且每次讀後都會有更深一層體悟的書。

事實上也是如此。27年後的今天,我再次拾起《蘇菲的世界》,隨著個人的人生體驗更多,我能了解西方哲學家的思想也就更多,但我還是得坦承,至今我還是沒讀透這本書,但無妨,這絕對不減我對《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熱愛。

我還記得,當年看完《蘇菲的世界》之後幾年,電影《駭客任務》第一集隆重上映。那部電影讓我受到巨大的震撼,不只是因為聲光效果,而是因為電影中所傳達出的哲學思想。

在《駭客任務》中,未來的世界裡,人類其實都成為提供智能機器養份的「電池」,人類的精神都從身體抽離,被智能機器置入一個名為母體的環境裡,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只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個角色,都只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這樣的概念,和《蘇菲的世界》所想要傳遞的哲學思考相當接近。在《蘇菲的世界》中,作者一開始就問「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題又簡單又困難的題目,讓哲學家思考了幾千年。

試想,我們都自詡為萬物之靈。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所有我們自以為存在的自由意志,其實都是出自於一個比人類更高等的生物(上帝嗎?)所操控,我們一切的喜怒哀樂,其實都是被安排好、照劇本演出的一場戲,那會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又多可怕的事?「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會不會真有一個超越人類的生物,在偷偷看著人類,嘲笑人類貧弱的思考能力呢?

就像書中的主角蘇菲,她到最後才發現,她其實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蘇菲發現她自己的人生只是個笑話,那種大夢初醒後的失落與不可置信,讓身為讀者的我也不免為之落淚。

「看透命運的人必須承受命運的折磨。」喬斯坦.賈德在他的另一本書《紙牌的祕密》中提到了這句發人深省的句子。的確,先知是寂寞的,先知拼命想要告訴世人,這世界不是你所想像的那個樣子,但總被世人嘲笑。就像是生活在洞穴的原始人,有一天其中一人爬出洞穴,發現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他再回到洞穴努力勸說其他的人也一起出來探索,但總是被人譏笑。可是,真正看透世界的人,就一定欣然接受嗎?我也忘不了電影《駭客任務》裡的那名反派角色塞佛(Cypher),他脫離母體後回到真正的世界,卻大失所望。最後,他寧願背叛夥伴,轉身與機器人合作,他只要求事成之後把他放回母體,繼續過他的太平日子。

不願看清真正的現實,寧可選擇逃避,寧可選擇自己所相信、所習慣的現實,這不正是多數人的鴕鳥心態嗎?

喬斯坦.賈德也在書中告訴我們,要對萬事萬物永遠抱持著好奇之心。他提醒我們,學齡前的孩子對一切事物都覺得新奇與好奇,所以,當孩子看到一個人能浮在空中,會覺得有趣,就如同發現一件新鮮事一般,但不會覺得恐懼;但是,成年人看到有人浮在空中,不會覺得新奇,反而很可能會恐懼得尖叫,因為,這太有違常理了。

但,什麼是「常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思想被制約了?當我們習慣於分辨一切事物的正常與異常時,我們的思想不也僵化了?就如同《小王子》一書中的孩子,當他畫出一幅蛇吞象的畫時,在大人的眼中,都只看見是一頂帽子。一旦成人了,就失去了想像力,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但哲學的教育告訴我們要突破窠臼,要思考,要深究,要追尋事物的源起,不要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這種訓練其實非常重要。之後,我接觸法律,不再以死背法條為第一要務,而是去探究每一部法律、每一條法條文字後面的意義,我開始去思考法哲學的意涵,當我開始關注憲法基本人權的章節時,又對這些權利義務後頭的人性尊嚴以及平等原則體會得更深刻。我知道我的法律程度或許不比其他專業人士更高,但我知道我一定不會成為墨守成規的法匠。

接觸哲學,的確能讓自己看得比別人深、比別人遠,也更能讓自己抽離現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哲學不能當飯吃,我絕對承認這一點,但人生在世,除了吃飯,應該還有些更重要的事吧?讓自己清醒些,總不是件壞事。

 

 

 

 

 

 

 

 

 

 

 

 

 

 

 

 

 

 

 

 

 

 

 

 

《蘇菲的世界》與我的哲學之路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