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尚昆
2021年看了〈鬼地方〉,很自然的想起40年前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前者寫彰化永靖,後者寫嘉義布袋,閱讀體驗差距很大。40年後我重看〈千江有水千江月〉,基本上是從頭嫌到尾,因為我回不去那年代了。今天我看〈鬼地方〉不但不會受驚嚇,反而有更多的讚賞。
前陣子先看了很被討論的〈鬼地方〉,這本陳思宏在德國柏林書寫永靖家鄉的長篇小說在2020年得到【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及【金鼎獎文學圖書獎】的榮耀,目前已賣出英文、希臘文、波蘭文、泰文、韓文、日文、義大利文、越南文及法文等9種語言版權,2022年還登上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小說講故鄉、講鬼、講家族、講死亡、講記憶。(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影響深遠啊!)
作者雖然書寫其家鄉–彰化永靖,但這可不是歌頌家鄉之美的書,相反的,如果只論故事情節,我猜小說內容可能會讓很多如我一般的中老年人不舒服,因為本書確實用凶猛的書寫揭發現代臺灣社會至今仍遺留或更糟糕的偽善。
閱讀時一直想作者真不怕得罪故鄉啊,不過,現實往往比小說更「夢幻」,例如最近登上媒體有關彰化永靖的二則新聞是:
「彰化永靖鄉大街 滿載鞭炮貨車火燒爆炸」、「永靖迓媽祖疑因打招呼口氣差?兩派人馬街頭鬥毆 砸毀3輛雙B」(2023/4/9)
正如馬奎斯在〈百年孤寂〉寫下「一個地方有親人埋骨,才算是家鄉。」,有鬼的地方才是故鄉。看完小說,我們相信,所有把故鄉當「鬼地方」的人,最終都願意回去。
閱讀〈鬼地方〉時,不禁想起40年前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本暢銷32萬冊的小說後來還拍成大愛劇,寫的是嘉義布袋的故事。
〈千江有水千江月〉把男貴女卑的傳統歌頌到不行,對於臺灣鄉土的各種習俗都給予正面的儒家意義。書中化學系高材生的男主角與高中畢業的女主角,通信跟對話都是中國詩詞、歷史、佛學,人生光明到不行,這從男女主角名字就可看出,他們是「大信」與「貞觀」。故事最後,兩人分手原因匪夷所思,到今天我都想不懂。
〈鬼地方〉盡寫臺灣社會傳統醜惡面,〈千江有水千江月〉寫盡臺灣鄉土美善面。如果我們願意以「時代之眼」(The Period Eye)來看這兩本書,或許能有多一點寬容的理解。
〈千江有水千江月〉於1980年在聯合報連載,聯經1981年6月發行初版,那幾年臺灣發生的大事是政府宣揚十項建設、台美斷交、美麗島事件…,把臺灣本土跟儒家精神連結,完全是政治正確,由女性作家來講男尊女卑的正當性,當時不會有太大問題,龍應台在1985年評論〈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膚淺的懷舊,缺乏對現代的反省時,還被很多人辱罵。
在21世紀的今天,故鄉子弟陳思弘把家鄉彰化縣永靖鄉(臺灣本島人口密度最高的鄉)說成〈鬼地方〉,但我沒看到彰化縣長或永靖鄉長跳出來指責作者醜化故鄉,事實上,作者還希望讀者們有機會可以在這個台鐵只有區間車設站的小站多停留一會。如果永靖鄉未來發揮「文創」精神,規劃一個「鬼地方」之旅,我都不會訝異,因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精神:批判、挑戰,加上些許的市場經濟。
40年後我重看〈千江有水千江月〉,基本上是從頭嫌到尾,因為我回不去那年代了。今天我看〈鬼地方〉不但不會受驚嚇,反而有更多的讚賞,因為我知道藝術創作與現實間那不遠不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