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立達(本會理事)

 

本世紀初,美國知名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寫了一本轟動世界的巨著《世界是平的》。打鐵趁熱,幾年之後,他又接著推出《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以及《謝謝你遲到了》等等鼓吹全球化現象,並樂觀描繪具有這樣美好遠景模樣的系列著作。但在二十一世紀走過四分之一的現在,如果你再回頭去問問他:「你現在還堅持認為世界是平的嗎?」只怕,連他都只能很心虛的承認,他當初的預估實在太樂觀,也錯得太離譜了。

 

全球化是怎麼興起的?湯瑪斯.佛里曼的幾本著作寫得很清楚。但,全球化是怎麼崩壞的?這就不能不提到中、美貿易大戰,以及隨之而來的世界裂解。

 

要去追尋其中緣由,當然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2013年喊出「一帶一路」的經濟外交大戰略有關,也與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喊出的「中國製造2025」有緊密的關聯。十年前,中國逐漸崛起,但崛起並非默默,而是敲鑼打鼓,於是,這樣的崛起就讓西方諸國,特別是美國緊張又警惕。他們知道,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來,世界將會為之震動。為了讓獅子繼續沉睡,或者,不要醒得太快,於是,在2018年由美國總統川普按鈕,開啟了美、中貿易大戰。

 

由加徵鉅額關稅開始,報復與反報復的措施一道又一道,緊接著,戰場由傳統貿易物資轉向高科技產品。美方下令,先進晶片(包含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禁止輸往中國,禁止採購中國華為和中興生產的5G及電信設備…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小國只能面面相覷。這世界在一夕之間突然分崩離析,全球化成了泡影。

 

按理說,全球化應該最符合「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理想及理性模式,大部分的國家皆能因此受益,這也正是WTO(世界貿易組織)之所以誕生的原因,但,美國為何反其道而行?為何硬要吹皺這一池春水?忌憚中國的崛起當然是其中主因,可是,如果手中沒有強大的武器,心底沒有充分的準備,美國敢貿然開第一槍嗎?是誰給了美國這麼大的底氣?

 

想要解答這個疑問,就不能不讀這本《地下帝國:美國如何將世界經濟變成她的武器》。

 

本書作者亨利.法羅(Henry Farrell)、亞伯拉罕.紐曼(Abraham Newman)在全書一開頭,就提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他們由「條條大路通羅馬」說起,告訴我們,每個帝國治下的都城,都有著中心與邊陲,而兩者間,靠著是一條又一條的幹道連接。透過這樣的幹道,帝國將資源聚集到中心,也將影響力和權力擴展到邊陲。

 

到了現今,除道路之外,每個複雜的社會也都還有「底層服務」,如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這些底層服務通常由政府提供,也由政府所掌控。但後來,如網際網路、支付服務和共享服務等新的底層服務出現等。這些新的底層服務絕大多數都依靠網路,而且改由私人企業掌控。

 

這樣的轉變受到世界絕大多數自由派人士的歡迎。網路的世代,大家也以為最美好的藍圖是「去中心化」、「去政府化」、「自由化」。但現實與理想總有極大的差距。本書作者告訴我們,這些新型的底層服務久而久之也會像傳統的道路一樣,趨向中央集權。政府和企業的權力會交互強化,政府也比較叫得動大型的集權企業,去做政府想做的事情。最後,這些曾被大家天真的以為極度自由、無國界的新型底層服務,仍然會落入強大的國家機器手中。

 

作者把這些新型底層服務稱為「地下帝國」,它是由看不見的網路系統所構成。作者告訴我們,去中心化的網路架構其實並不存在,因為,在美國某些重要的城鎮裡,其實有最重要的網路節點,世界各地的網路資訊幾乎都會通過這些節點再分散出去。所以,只要能夠控制這些節點,或在這些節點的光纖網路上設置一道稜鏡,就可以把通過的資訊光一分為二,其中一方的光束仍然繼流通,另一方則進入政府的祕密資料庫,予以儲存、分析、利用。史諾登(Snowden)的維基解密就揭露,美國國安局的稜鏡計畫正是利用此一概念執行國際監聽任務的。

 

非但如此,美國除了可以在帝國內監聽世界各地的對話之外,還能讓他的敵人在世界經濟中孤立無援。

 

這個強大的武器即是由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所建立出來的金融報文傳送服務系統。這套系統對接了全球超過11,0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使用者,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國金融交易都必須透過這個系統交換資訊。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國際社會都不相華盛頓會將全世界金融體系武器化,因為,俄羅斯佔了全球貿易的2%,將它的銀行排除在SWIFT外,風險太大,但美國和歐洲不但這麼做,還變本加厲的凍結了俄國取得其貨幣儲備的管道。所以,原本以為最不會受到某一國家控制的國際傳送服務,突然之間,竟將其中之一的會員國排除在外,這種驚駭,豈只是跌破眾人眼鏡而已。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透過各種手段,逼迫那些網路巨擘交出手中的資訊。書中就告訴我們,微軟確實把外國人的資訊交給美國政府。據統計,2011至2021年,美國政府就要求微軟每年提供2.4萬至3.9萬名的使用者帳戶資訊。

 

而這些口口聲聲說,會保護所有使用者隱私及資訊的網路巨頭,為何甘服於美國政府的政治壓力之下?套一句拜登政府時期的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說法:「我不想強迫大家去做任何事,但是如果你們不聽話,那麼你們讓我別無選擇。」

 

美國政府所採用的策略,其實是把「相互依存關係武器化」,他們相信,單一的咽喉點可以用來迎戰對手,不管是網路節點、美元清算系統、金融報文系統SWIFT等等。最初,在911事件後,美國這些作為只是針對蓋達等恐怖組織和北韓等國家,那時或許很少有人抱怨,但隨著帝國野心的擴張,他使用這些武器瞄準的對手愈來愈多,也因此激起了更多國家的怨恨和抵制。

 

當然,理性思考後也能發現,一個由互不信任的兩個強權集團所組成的世界,永遠不會容許網絡將它們的經濟制度糾纏在一起。在美國採取了這些看不見的武器攻擊對手之後,備受威脅的國家一定也會想出反制之道。於是,中國也開始發展自己的金融報文系統、設計並生產自己的先進晶片、鋪設不經過美國的網路和海底電纜,國際金融結算採取人民幣以取代美金計價等等。而這樣的計畫執行後,只是把整個世界撕裂得更無法整合。

 

湯瑪斯.佛里曼曾天真的認為,那個被一道牆分隔成兩個陣營的舊世界,已經讓位給一個由網路連結在一起的新世界。但他一定沒想到,構築這個新世界的網路,又會變成某些國家的致命武器。

 

幾十年來,企業界一直幻想自己生活在一個去中心化、無國界的世界,他們希望能夠制定一個由各國政府承諾不針對平民進行網路攻擊的新公約,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發現,政府的束縛從未解除。企業領袖希望擺脫政府控制,但殘酷的現實告訴他們,他們所研發出來的新科技,只是為自己和他人製造新的枷鎖。

 

就如本書作者說的,那些從外部破壞帝國的夢想,反而促使帝國將計就計,從中心向外建設自己的反制計畫。當一個(或兩個)超級強國握有這麼強大的武器時,其他諸國除了被迫選邊站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所以,誰才是邪惡的帝國?美國政府口口聲聲指控中國有可能監聽世界,在電腦及網路系統架構中偷偷開設後門的作法,難道美國自己都沒做過?讀完本書,或許可以釐清自己腦海中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強權國家的面前,只有利益,沒有道義。那些烏托邦式的美好天地,在現實國際社會中,並不存在。

大夢初醒後的世界觀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