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立達(本會理事)

在管中閔卸任台灣大學校長後三個月,時報文化出版了《大學的脊梁》一書。新書上市第一天,我就搶購回家,花了兩天的時間把全書看完,震撼不已。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出版、值得閱讀的好書。那一段「拔管」的歷史,必須有人紀錄、有人記得。面對權力的傲慢,讀書人當如何展現風骨?這本書給了最好的答案。

在「拔管」風波發生之前,我猜想,大多數的民眾,應該都和我一樣,對管中閔沒有太深的印象。沒錯,管中閔在馬政府時代當過政務官,曾任國發會主委。但國發會在管些什麼事?一定還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渾然不知。

但他在任國發會主委,在立法院面對立委威脅要刪他的年終獎金時,脫口而出的那句:「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個?」卻讓我印象深刻。

這年頭,還會用「爺們」兩字自況的人,不多。那是一種老派價值的不經意展現,也是一個非常自負、非常自傲又非常灑脫的個性。

之後,看到的新聞,是他要出馬競選台大校長。新聞中揭露,管中閔是中研院院士,計量經濟學的專家,也在台大教書。這些資歷都算傲人,但更吸引我注意的是,管中閔不是台大畢業的。他大學時代讀的是文化大學。

管中閔的那個時代,大學還是道窄門。大學聯招分成甲乙丙丁四個組,社會科學類屬於丁組,錄取率約為百分之二十幾,是四個類組裡頭錄取率最低的一組。在那個時代,考得上大學,已經足以傲人,但若要論起排名,文化大學在各大學的排序裡當然墊後,約莫只比逢甲略高一點,等於算是以吊車尾的成績勉強擠進大學的窄門。而以管中閔建中的背景,大學只考上文化經濟系,顯然是不夠用功,浪費了他的資質。

以末段班大學的出身,後來卻能夠成為中研院院士,這一點,更令我驚訝。我猜想,管中閔在文化大學畢業後的某個時間點,一定在自己的思想上、觀念上有了很大的變化,警醒到非要奮發圖強,用功求學不可,否則,以文化大學的學歷,他無論如何絕不可能成為中研院院士,更難獲聘為台大教授。

果然,從網路上的資料查到,管中閔後來出國唸書,拿了經濟博士學位,年紀輕輕就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了長聘副教授的資格,這代表他果然在大學畢業後大澈大悟,潛心向學,才能在學術上有這麼好的成績。

但,就算如此,以血統論來說,管中閔究竟非台大畢業,在台大這麼一個講究出身的傳統名校裡,管中閔這個「外來人口」有可能獲選為台大校長嗎?他若當選,那些台大畢業的參選人不全都得羞憤而死?

我相信,有我這樣想法的人一定不少。果不其然,他獲選為台大校長後,撲天蓋地的拔管風波就接踵而來。

如今回顧,當年民進黨政府之所以會下定決心拔管,起心動念的原因一定很複雜。包括管中閔曾任馬政府的政務官,應該也是其一。但他的「出身不正」、「血統不純」,我猜也是部分台大幫欲去之而後快的私心之一。不管如何,民進黨政府拔管號角一響,萬箭齊發,那種聲勢浩大,欲將管中閔趕盡殺絕的狠勁,真的讓我開了眼界。

但從法理來說,依照大學法的規定,公立大學的校長由遴選委員會遴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聘任之」,這與私立大學校長由教育部「核准聘任之」顯然不同。從法律文字上明顯可以看出,教育部對於公立大學校長人選沒有「核准與否」的權力。民進黨政府上上下下不乏法學俊彥,但他們就偏偏視法律於無物,硬要用各種方式拒絕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新任校長。

民進黨政府最初拒絕聘任管中閔的理由是說,管中閔參與台大校長選舉時,未揭露他是台灣大公司獨立董事,等於故意隱匿資訊。

但是,校長參選人填表撰寫學經歷時,沒有規定要把與學術無關的經歷都要填入,況且,上市公司的董監事資料,本來就是公開資訊,若說管中閔是刻意隱匿,難以服眾。

於是,第二項說法轉移到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身上。有人指出,遴選委員之一的蔡明興,是台灣大公司的副董事長,按理,校長參選人中有人跟他關係密切,他應該要主動迴避,但他並未迴避,所以此次遴選不公,不能算數。

但,事實上,同為遴選委員之一的廖俊智,是中研院院長,台大校長參選人之一的周美吟是中研院副院長。如果說管中閔是台哥大的獨董,所以身為副董的蔡明興應該要迴避,那麼,中研院副院長參選台大校長,院長為什麼不用迴避?周美吟與管中閔不同之處,僅在於周美吟在台大校長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就落敗,沒有進入第二輪的決選,她和廖俊智的關係就沒有浮上檯面。若她和管中閔同樣進入第二輪決選,民進黨政府又該如何用同樣的標準去解釋周美吟與廖俊智的關係?

再者,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21名成員中,有3人為教育部指派的代表,其中一人更是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如果遴選委員會在選舉校長的過程有問題,教育部代表就該當場提出,哪有等到選完之後才說不算的道理?

管中閔於2018年元月5日當選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也在元月31日再次決議,管中閔的當選資格並無疑義,但到了翌日(2月1日)原訂校長就職日,教育部還是不予聘任,管中閔只能成為候任校長,無法上任。

眼看質疑遴選委員會的動作無法收到成效,拔管風向再轉而指控管中閔違法在大陸兼職兼課,教育部也舉行跨部會會議,商討如何解決管中閔問題。

就在此際,教育部長潘文忠辭職,兩天後,行政院宣布由吳茂昆繼任。潘文忠雖未明言他去職的原因,但坊間流傳的說法都認為是當局覺得他拔管無力,所以決定陣前換將。

果然,吳茂昆上任後馬上殺聲隆隆,甚至駁回台大遴選結果,要台大回到校長候選人推薦資格初審階段,一切重來。

這根本已經完全介入大學自治的範圍了!

而此時,藍營的民意代表卻發現,積極拔管的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卻是個人格低下、醜陋不堪的政客。他擔任東華大學校長任內,自己到大陸兼職兼課,還把學校的專利據為己用,更未經報准就到大陸具有官方色彩的機構參訪演講。結果,民進黨政府所有要拿來攻擊管中閔的武器,全部成了迴力鏢,都射到吳茂昆自己身上,他最後狼狽請辭,在任僅40天。

這麼樣一個己身不正的傢伙,竟然還想正人?竟敢高倨教育部長的寶座,而不擔心被眾人指指點點?所謂沐猴而冠,在吳茂昆身上,看到了十足十的寫照。

一個多月後,內政部長葉俊榮轉任教育部長。原本,我以為他會很快速的解決管中閔的問題,想不到,他還是花了五個多月的時間折衝,最終在2018年12月24日宣布「勉予同意」台大校長的聘任案,送了管中閔和台大一個聖誕禮物。而葉俊榮在第二天面見行政院長賴清德時,表示願意負起一切的政治責任,並主動請辭,賴清德也立即「勉予同意」他的去職。

當年,我對這一段政治風波看得是驚呼連連。一方面,我對於葉俊榮終於還是維持知識份子最起碼的是非判斷標準,而心生感佩,二方面,也對於這件拔管風波竟然就此急轉直下,匆匆落幕,而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一場拔管大戲,若說總統蔡英文從頭至尾置身事外、毫無參與,我當然絕不相信。但若舉民進黨全黨之力欲拔管而後快,卻因為一個小小的教育部長的獨斷獨行,而功敗垂成,我更是不信。

以民進黨的陰狠,以蔡英文的意志力,如果她堅持不讓管中閔就職,就算教育部長葉俊榮開了記者會對外宣布,行政院長賴清德還是可以馬上下令撤換教育部長,並收回成命。但蔡英文和賴清德竟然就坐視葉俊榮如同自走砲似的,以一人之力就推翻了全黨的政策,且事後毫無任何補救作為,只以批准葉俊榮的辭職作為對拔管勢力交代, 這場戲的收尾,會不會太草率而過份倉促?

果然,在《大學的脊梁》一書裡隱隱提到,當初同意台大校長的聘任案,絕對不是葉俊榮一人所能決定。他之所以扮演一個「不聽話」的部長,一力承擔所有的政治責任,事後被推出來祭旗,其實完全是早就已經套好的招式,上頭的人早已默許。

政治,真是黑暗得可怕。

葉俊榮同意台大校長聘任案後一週,李遠哲即偕多位中研院院士拜訪蔡英文,表達對同意聘任管中閔案的不滿,隨後,李遠哲、辜寬敏等人也發表公開呼籲,要求蔡英文交出政權給賴清德,自己退居第二線。

李遠哲、辜寬敏等人的大動作,不難想見,當初最反對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的幕後勢力是哪些人。這其中,和統獨勢力的交戰有關,和台大與中研院的學閥之戰也有關。當然,跟人的私心自用更有關。

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後,對他的打擊並沒有告一段落。他就任一周後,監察院通過彈劾,認為管中閔違法兼職。至於所謂違法兼職的事蹟,竟是他在任國發會主委時,為壹週刊撰寫評論稿。

這件彈劾案移送到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後,管中閔被判決記申誡一次。

《大學的脊梁》一書中漏未提及的是,公懲會在2019年9月2日判決管中閔申誡一次,而公懲會的委員長,也就是本案的審判長石木欽,在判決過後兩週的9月16日,被司法院長許宗力約見,指稱他過去曾接獲商人翁茂鍾招待,行為涉有不當,逼他辭職。石木欽後來發表聲明,說他被逼辭職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個人審判行為不容當道」,所以才會連他僅剩半年任期都無法容忍,一定要冷飯新炒,把陳年舊案翻出來,逼他辭職。而石木欽所言是否屬實,或許又是另一樁公案了。

但無論如何,管案的發生經過若無《大學的脊梁》一書作為紀錄,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歷史終將湮沒在紅塵裡。但這件對於學術自由、大學自主戕害如此之深的事件,青史豈能成灰?是非對錯,後世總有公斷。

當然,身處拔管風暴中最核心位置的管中閔,在那段期間所受到的煎熬與衝擊,一定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在《大學的脊梁》一書中,也首次揭露了管中閔在那一年裡是如何的表面淡然,但內心波濤翻湧的痛苦。所以,當駐日外交官蘇啟誠自殺時,管中閔絕對能感同身受那種備受折磨的痛苦。

其實,在拔管風波發生時,不只是我,一定有很多人都勸管中閔,何必再跟政府對抗?不當台大校長又如何?不如就自己宣布退選嗎?我甚至相信,這樣的念頭,一定也可能不只一次浮現在管中閔的心頭。

他當然可以宣布退選,他一定也不缺台大校長那一點微薄的待遇。但他若退選,不就代表他默認台大校長遴選的過程確有不公的地方?不就證明大學自主只是個空話?這麼多學者,平時夸夸而談,好像充滿了理想抱負,但等到壓力臨身時,第一個打退堂鼓的就是自己。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連自己都看不起的人,管中閔無論如何得堅持下去。

疾風知勁草!

威武不能屈!

在那段最艱困的時刻,管中閔在臉書上說:「I am fine. 」,又說:「我們終將贏回大學自治。」前者,他是強顏歡笑,是不在強敵面前示弱,後者,他說到做到。管中閔用自身的行動告訴我們,做為一個知識份子,什麼叫做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管中閔當了四年台大校長,在2013年元月7日卸任。台大校長一任四年,得續任一次。但管中閔沒有選擇續任,他在任期屆滿之前14個月就宣布不再續任,任期一到,他走得雲淡風清。他的不戀棧,證明他當初那麼努力爭取台大校長職務,為的絕對不是自己,而是為了維護珍貴的大學自治。那些當初說管中閔當台大校長後,會把台大賣掉、會動搖國本等等指控,沒有一件發生。但那些指控者沒有一人出來道歉,也沒有人追究他們信口開河、任意誣攀的責任。

只是,從拔管一役中,不難想見,權力對人心的腐化與侵蝕有多麼嚴重。當一個人大權在握時,真的會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人能敵。接掌權力之初,雖然口稱「謙卑,再謙卑!」但之後的言行舉止,卻都大相逕庭。而那些附隨的學者們,過去曾經強力的鼓吹大學自治、大學自主,但發現台大校長人選不合己意時,所有的理想都不再堅持,而反要求政府收回大學校長的任命權,原來,在這些學者眼中,理想竟是如此廉價,這讓曾經追隨過他們、尊敬並景仰他們的學生,要情何以堪?

這也讓我想到,這本書之所以命名為《大學的脊梁》,其來有自。

中文的「人」,就像是個屋脊。沒有脊梁骨,人,就無法挺立;大學沒有脊梁,就無法挺身站在權力的對面。而要站在權力的對面,這需要何等的勇氣與堅持?管中閔的脊梁,正映照出更多跳樑小丑的醜陋與不堪。

為了要阻止管中閔接任台大校長,民進黨政府不惜拉上三任教育部長陪葬,這是要多麼殺紅了眼才能下得了這樣的重手啊!而最可笑的是,潘文忠雖是第一位因為沒能成功拔管而陣亡的部長,但在他之後又接續折損了吳茂昆、葉俊榮兩位部長後,民進黨政府最後竟派不出第四任部長,只能讓次長姚立德短暫代理,再讓潘文忠「死而復生」,回鍋再任教育部長。當潘文忠再次坐上部長寶座,而拔管風波已經煙消雲散時,他會不會有晃如隔世之感?

更妙的是,潘文忠這麼一位軟弱的教育部長,迄今兩任任期加起來已經超過六年,他竟成為教育部有史以來的89位部長中,在任最久的一位,這又是什麼道理?

書中也提到,台大老校長陳維昭曾回憶,他當年與陳水扁總統會面時,阿扁都很親切的叫他「校長!校長!」還頻頻問他,母校有什麼需要協助的地方?但他與蔡英文會面時,蔡英文卻似乎完全忘了台大是自己的母校,兩人的言談之間也毫無溫度可言。陳維昭這段短短的描述,也把蔡英文性格中冷酷的一面,刻畫得淋漓盡致。

2022年,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被爆出台大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案,經過台大學倫會的調查後,認定抄襲屬實,撤銷他的碩士資格。但在抄襲風波吵得最盛之際,蔡英文還以民進黨主席之姿,下令全黨都要挺林智堅,打算第二度挑戰台大的信譽,但她終舊不敵社會輿論的壓力,最後同意林智堅退選。受此衝擊,民進黨在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大敗。

我一直很喜歡林肯說的那段話:「You may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eve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 but you can’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不只是蔡英文,所有的政客都該好好咀嚼這段話!

挺起大學的脊梁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