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作者:蘇倚德教授(本會副會長)、黃乃芙律師
白鯨記
希伯來聖經
19世紀中葉出版的美國長篇小說《白鯨記》之所以能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流芳百世,其中西方主流基督教信仰的元素相當重要:首先是小說「亞哈」(Ahab)船長,名字同於希伯來聖經中古以色列北國(公元前931-722年)的第七任國王,被描述成背棄真神導致飢荒,並與真神先知鬥法失敗,最終死於戰事,而小說中船長猶如舟之帝王,為了私慾固執地追殺白鯨,經數次纏鬥,最終落海身亡。
其次是小說的敘述者「以實瑪利」(Ishmael),名字同於希伯來聖經中亞伯拉罕的妾女之子,與母親一同被放逐沙漠,但最終在絕望中生存下來。在小說中的以實瑪利以第一人稱描述整個事件過程,從登船起好似一位沒有太多存在感的旁觀者,卻是全船唯一的倖存者。
另外,異教徒食人族王子「魁魁格」(Queequeg)有著與所謂「虔誠基督徒」截然不同的形象(野蠻、行巫),但有情有義,最終以實瑪利抱著魁魁格所製棺材在海上漂浮才獲救,似是反思宗教排外思想。
最終是那條巨大的白鯨,白色常象徵純潔,但其破壞力又如希伯來聖經中所描述的巨型海怪「利維坦」(Leviathan),利維坦也是英國的政治哲學家「霍布斯」(Hobbes)重要著作《巨靈》原稱,用來比喻強勢的國家。
文學的力量:白鯨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