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立達(本會理事)
其實,我不太有把握我是哪一年認識王師的。
記憶中,應該是我在News 98作廣播節目的年代(2002年至2006年)。有一次,我接到一名自稱「王師」的人來電,邀請我去欣賞某部電影的試片。因為「王師」這個名字實在太特別了,也就這麼記下了。之後不久,在西門町的某次與電影有關的場合裡,我第一次見到王師這個人,當時的他,長得和現在的輪廓很不相同,而且很有初出道的大男生的青澀感。他遞了一張名片給我,我才知道,他就是曾經在電話裡跟我聯絡的那個人。
我猜這段往事,王師自己很可能根本沒有印象。畢竟,當年剛開始作電影行銷、媒體公關的他,每天要應付的生張熟魏實在太多了,套句他自己的說法,「最高紀錄是同時打開50個(MSN)對話視窗,像彈鋼琴一樣運指如飛,噠噠噠噠噠」,我和他既然沒有深入的互動,名片交換過後,他若把這段記憶束之高閣,也是理所當然。
再次與他見面,而且有了比較深入的接觸,是我在歐銻銻娛樂工作,代理愛奇藝在台灣的相關業務時。
那時是2017年,酷瞧新媒體的老闆蔡嘉駿Homme倡議成立NMEA協會(New Media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王師也已經成立了牽猴子整合行銷,他與Homme志同道合,兩人聯手積極推動NMEA會務,四處拜訪所有可能加入協會的公司。於是,在某個上班日,我在公司的會議室裡見到了Homme和王師。
此時的王師,身材已與十餘年前的他大不相同。坐在Homme旁邊,他非常客氣而不多言(因為Homme也實在太多話了),但兩人誠意十足,而且散發出來的熱情,也讓人難以抵擋。在他們兩人的大力邀約下,我們立馬同意加入NMEA協會。此後幾年,NMEA海納百川,愈來愈壯大,如今已成了全台灣實力最龐大的文化產業一條龍協會。
加入NMEA協會後,我與王師之間的互動也愈來愈多,除了公務之外,也有不少私下交流聚餐的機會。
進一步接觸之後才發現,他真的很喜歡電影。那種熱情,是完全裝不出來的。但我更感動的是,他能讓夢想實現,這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了。
舉例而言,王師很喜歡漫畫大師鄭問,想要製作一部鄭問的紀錄片,沒想到,他不是只是說說,而是真的把《千年一問》給做出來了。我還記得,2020年,王師邀請NMEA協會的會員們到遠東信義A13的MUVIE CINEMAS豪華影廳欣賞這部紀錄片,當第一個鏡頭出現時,我真的感動到雞皮疙瘩都爬滿了全身。
王師,是一個能實現夢想的男人!
我是他的臉友,每天一早都能在臉書上看到他晨運結束後的打卡照,並配上「喜大普奔」(喜鵲報到、大鵬展翅、普天同慶、奔向未來)這四個字。去年間,他開始在臉書上預告,他即將出書,書名叫《幹話力》。消息一宣布,絕大多數的臉友們(包括我)都不相信這是事實。因為,從王師的外貌來看,他不像是一個會寫書的人(他那充滿書卷氣的兒子反而比較有可能),再者,就算真的出書,書名怎麼可能是《幹話力》?這太詭異了!結果,事實證明,他果真是個能讓夢想實現的男人!
於是,我也被他這一年來三不五時在臉書上預告出書的洗腦文催動,加入了預購的行列,6月初,我終於拿到這本作者簽名版的《幹話力》。
打開書扉,印入眼簾的第一段文字是:
「我的編輯伙伴說,在跟書店介紹2024重點書時,一提到《幹話力》的書名,高層都噗嗤笑了出來。我會不會突然變成暢銷書作家?我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看到這段,我笑倒在地。我心想,這段文句果然很像他在臉書上的日常,如果全書都是這樣的內容,那可真是幹話十足,我大概有十個肚皮也不夠笑破吧?
但,等到真正進入書中內容時,才發現《幹話力》連一點唬爛的內容也沒有。相反的,這絕對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讀完後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的感覺,而且獲益良多。
若問我,《幹話力》這本書到底在說些什麼?我覺得,可以分幾個層面去說:
一、這是王師前半生的自傳,大體上是從他大學時代開始切入,一路談到現今。讀了這本書,對於王師這個人,大致上就能有個粗淺的認識。
再者,這是本介紹電影的書。熱愛電影的王師,在書中提到了好幾部膾炙人口的佳片,不管是新片、舊片,也不論是國片、洋片,想體會王師當初所受到的感動與衝擊,跟著片單把這些電影都看一遍就對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這是一本揭露行銷心法的寶典。我深深認為,所有想要從事行銷工作的朋友,一定都要先看看這本書,絕對可以讓自己少走十萬里冤枉路。
舉例而言,齊柏林的《看見臺灣》是王師發行的,全台灣就作了超過一千場的包場活動,票房超過二億。這麼驚人的行銷手法,足以傲視群倫。
再有如,2019年轟動全國的電影《返校》,之所以能夠問世,也是因為王師找到了遊戲原作者赤燭,並取得改編授權後,才將這部結合白色恐怖的驚悚鬼片給製作出來,並在一系列的行銷宣傳後,取得超過三億票房的佳績。
由以上兩例,就可以看出王師在電影行銷上,真的是難得一見的高手。
但行銷是一門非常難以評估成效的工作。通常,產品賣得好,老闆都會說是產品本身的體質好;如果賣得差,那就是行銷做得爛。用句老話說,就是「有功沒賞,打破要賠!」
而且,行銷常常要投入鉅資,如果老闆捨不得花錢,宣傳效果很難看得到。
以我自己為例,在歐銻銻娛樂那幾年,我們有時要宣傳某齣大戲,於是就會投入非常多的行銷預算,甚至買了很多公車車體外廣告,但執行後,常常會覺得這些預算好像石頭丟到海裡,半點浪花也沒激起。當我們在質疑行銷部門的執行力時,有一次,行銷主管就嘆著氣說:「最好我去買一輛公車廣告,叫這輛車一直圍繞著老闆家和公司附近跑,你們就會覺得預算執行有成效了。」
信不信?在《幹話力》第58頁的第一句,寫的就是「買一輛公車繞著老闆轉就好」
看到這句時,我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哇!原來,所有搞行銷的人都有相同的痛苦,都覺得自己在公司內都沒遇到知音人,也都覺得自己的老闆是個豬頭。
我後來也才知道,在美國好萊塢那種娛樂帝國、電影工業的環境裡,一部電影的行銷預算,往往就和製作成本相當。以漫威英雄電影為例,前期宣傳甚至早在上片前兩年就開始發動,等到首映前,更是撲天蓋地無所不在的全面宣傳,那種一擲萬金的豪氣,台灣任何一家片商都絕對望塵莫及。
但,這樣的操作模式不是不能學,就算沒辦法動用同樣的預算規模,但整體行銷宣傳的流程,還是能學個三分樣。
這時,我再嚴肅的回頭看看這本《幹話力》出書的流程,發現它果真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行銷題材,操作手法跟漫威電影幾無二致。
從書名來看,《幹話力》這書名就遠比任何正經八百的名稱要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與購買慾。新書上市前接近一年就開始不間斷的預告,應該是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做得出來。臨近出書前還有預購活動、作者又允諾銷量到位時要開直播表演三分鐘吃掉一顆便當的加碼大戲,等於讓這本書還未上市,就充滿話題性。上市之後的行銷工作仍不間斷,簽書會或KOL的各路專訪持續在網路上發燒,更達到保溫的效果。
這哪裡是在操作一本書呢?這根本是拿操作電影行銷的手段來賣書啊!
就像很多電影其實並不好看,但發行商選了一個很叫好的片名,再把全劇最精華的內容剪成片花、預告後,就能把大批無知的觀眾騙進戲院。等到觀眾發覺情況與預期全然不同時,錢也掏了,戲也看了,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這麼說,絕不是說王師的《幹話力》是本名實不符,騙讀者買書錢的作品,但憑良心說,如果沒有經過王師如此精心的操作,以及以如此石破天驚的書名發想,以台灣目前書市之不振,這本書想要擠入暢銷書排行榜,可能難上加難。
那麼,看完了《幹話力》之後,會有「我剛剛幹了些什麼事?」的茫然感嗎?我不認為。
在書中,王師熱情的分享他過去20年的工作經驗。從當年紙媒當道的年代,該如何去投放平面媒體廣告,並與七大報記者保持良好關係,讓新聞稿有露出的機會談起,一路講到他成立牽猴子的過程、為何選擇專以發行國片作為事業目標、如何把冷門的紀錄片搬上影廳,成為觀眾也能接受的觀影新選擇,最後再談到他如何從電影後期的行銷宣傳,走到前期的製作發想。
可以說,這是一本濃度很夠的書,絕不摻水,很有良心。
在此,我可以列出書中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以下皆摘自王師的《幹話力》):
● 當你要把好玩的、有熱情的事情變成工作,就一定會滲入許多工作本身不可避免的要求跟條件。所以,你要有身為專業工作者的紀律。
● 你可以為你喜歡的電影多做一點,但碰到你不喜歡的電影,也不能少做一點。你必須把你的喜好跟工作分開來看。
● 如果沒有爬過這一條「天堂路」,把自己磨得皮開肉綻,其實等於沒有做過這個行業,也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跟磨練。
● 很多現在討論的方法能夠成立,就是只在這部電影上能夠成立,其他電影都不行,確實就是如此。
● 這個市場、這個宇宙,都不是繞著你打轉。你的品味跟喜好不能代表這個市場。如果你完全依照自己做為目標觀眾的想像,去放大、去設計所有的行銷活動,那就必死無疑、非常危險。
● 我們要時常突破同溫層,換位思考,去看別人如何談論一部電影,不能只用自己的座標來看全世界。
● 你有一個明確的、被賦予的期待,要衝高聲量、完成票房,但永遠資源有限、時間有限。同時,你又希望能在冰冷夾縫中找到一點點可以任性的浪漫空間。
● 我到現在都還是會說,大家對行銷團隊的期望永遠過高、待遇總是過低。
● 如果我們相信電影行銷跟電影票房成敗有關,那就應該要讓團隊能夠有養活自己的基本待遇,而不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那只會讓年輕人進不來這個行業,或到最後把熱情燃燒殆盡,抱著失望的情緒離開。
● 我寧願我們之後沒有合作,但還是朋友,也不要讓你覺得,我用自己都不相信的數字來哄騙你。
● 對我來說,做電影除了是養家餬口、更是讓公司繼續營運的手段之外,有時候我更把它視為一個讓我的生命內涵能更加提升、豐富的養份來源!
● 所有的故事,都必須透過人來講,才可能打動觀眾,才有可能穿透同溫層。
● 當一個社會處在富裕的狀態,會出現很好的娛樂,但對於時代的反思力道就沒有這麼強。最黑暗的時代,往往才會激發出最出色的作品。
● 一部作品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後面往往連結了一個特定族群的生命寫照,或是對社會情緒的集體反映,這個部分特別值得思索。
● 未來觀看藝術電影的人口會越來越少。如果你已經習慣看一個十五秒為單位的東西,不太可能有耐心去看藝術電影。
● 在這個時代,電影的形式、內容,跟當代觀眾的關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事情,是我們每一次在做電影的時候,都要反覆問自己的問題。
● 數位修復發行最重要的意義:讓這些作品不再只是一個文物,或是被埋在很深的地層裡面的寶石。重新發行,讓它重新接觸新的土地跟時代,也開啟一種對話的可能。身為一個發行商,我們也可以再從這些影片的當代評價中,找到我們面對這個影片,面對這個市場的一種態度。
● 就算我們是在做電影發行,我們還是會有自己的美學標準、自己的文化意識,或是自己的政治立場,但商業電影在大多時候,是要盡可能跟所有大眾去溝通。它不能,也不應該是一個自爽的東西。
● 做行銷的人,就算經驗再豐富,都無法了解世界的全貌,如果無法了解世界的全貌,就要謙卑。
看看上面這些摘錄的文句,哪一句是幹話?哪一句不是闖蕩江湖二十年的心血結晶?
行文至此,再翻到卷首的推薦序,看到施昇輝為本書作序的標題:「沒有幹話,只有幹勁。」這八個字,完完全全反映了王師的真實性格。
所有熱愛電影、所有想一窺行銷鬼才心法的讀者,都不該錯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