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尚昆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於2024/5/13過世,享年92歲。今天介紹她的名作《相愛或是相守》(原文: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age)。

這部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惡作劇和意外婚姻的故事,讀起來,寫實得像某人的真正人生,故事雖無大波瀾起伏,卻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孟若雖對於人物內心世界並未直接深入刻畫,但這正是她的「冰山技巧」,使得每一個角色都充滿了想像空間。

故事大概是這樣:喬漢娜是一位外貌平凡的中年女傭,她在一個小鎮上老先生家中工作,老先生的女兒已亡故,外孫女薩比莎與老先生同住。老先生的女婿肯則在外地,身心及經濟狀況都不佳。青少年的薩比莎和閨密於無聊,寫了幾封假信假裝是薩比莎的父親肯對喬漢娜有情意。喬漢娜信以為真,辭去工作,前往肯所在的小鎮。初到時,肯及喬漢娜對彼此狀況都不解及意外,但小說的最後,他們結為夫妻還生育子女。

書名與主題的關聯

這篇小說的原文標題「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age」,這五個字來自於薩比莎和閨密玩的兒童遊戲韻文,這遊戲用兩個人的名字預測彼此命運關係。小說中呈現了這些情感發展的各種面向,從仇恨、友誼、求愛、愛情到婚姻,也反映了人物關係的演變和發展。

Hateship(仇恨)

在故事的開端,薩比莎和閨密對喬漢娜的惡作劇看來是幼稚行為,這種無知和無聊的惡意行為,未必稱得上是仇恨,不過薩比莎也有可能將喬漢娜對父親的「可能互動」轉為仇恨。

Friendship(友誼)

薩比莎和閨密曾經是朋友,還享有共同惡作劇的秘密,但我們不知道他們後來發生了什麼?故事的結尾告訴我們,這兩人已形同末路,或許作者藉此批判「友誼恆長久」的說法。

Courtship(求愛)

喬漢娜的旅程本質上是一段求愛之旅,根據惡作劇假信的內容,她勇敢地踏上了尋找愛情的旅程,當然這過程也有她現實的算計,不過喬漢娜所展示她的決心和對未來的期待,讀起來真的為她捏一把冷汗。

Loveship(愛情)

小說中沒寫的,或是讓我們去想像的,就是愛情。當然我們可以像肥皂劇般的去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喬漢娜和肯之間的關係逐漸深化,從最初的誤會和不確定,發展成為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繫。但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個聯繫的發展及變化。我們不知道,甚至懷疑他們之間有沒有傳統的浪漫愛情,但我們可以想像他們間,至少有基於相互陪伴和支持的關係,這再現實也不過了。

Marriage(婚姻)

最終,喬漢娜和肯結為夫妻,考量他們的年紀、處境,這段婚姻是對他們之間情感發展的自然延續和最終確定。在法律上的結合,可能是情感和生活的共同成果,至於這是否反映了人生的成熟和對未來的承諾,我們不知道。

主題探討

艾莉絲·孟若在這篇小說中,除了明示、暗示或批判情感的五個階段外,還有更多對現實生活中的洞察。

命運

一封惡作劇的假信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最終導致喬漢娜和肯的結合,說明生活中很多事情並非我們能夠計劃或預測的,命運常常在偶然中展開。

孤獨

不僅僅是兩位主角,幾乎小說中所有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孤獨的。兩位主角的結合更有可能很大部分是出於對陪伴的需求。孟若探討了人們如何在孤獨中尋求聯繫和安慰。

妥協

因為惡作劇,喬漢娜對肯起初應該是有浪漫盼望的,否則她豈敢冒險,但小說讓我們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是他們最終的結合,恐怕是彼此現實的需求和實際考量吧,現實生活中的妥協和務實,不就是這樣?

堅韌

喬漢娜的決心和行動展示了她的堅韌,她看到肯的真實狀況後,最終仍然與他結婚生子,這其中的韌性,可能不是一般大。

背叛

喬漢娜離開老先生,老先生將之視為背叛。薩比莎和閨密出於無聊和玩笑心態,假裝薩比莎的父親肯,寫假信給喬漢娜,也是一種對喬漢娜信任的背叛。喬漢娜的「冒險」行為也可以被視為對自己過去生活的一種背叛,她決定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工作,去追求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其他角色

火車站站長

火車站站長在小說中雖不是主要人物,但他既是情節的催化劑,又是外來者的見證者,代替讀者對喬漢娜的好奇和窺視。站長在觀察、指引及協助喬漢娜的過程中,暗示了公共空間中個人隱私的脆弱性。而且他的行為反映了人性中的複雜性,雖不排除有善意幫助的成分,但更大程度是好奇和窺探。

老人

喬漢娜與老人的關係也像冰山一樣,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情感和歷史。表面上是雇主與雇員的關係,但實際上,老人的生活依賴於喬漢娜的照顧,這種依賴不僅是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對老人來說,更是情感上的支持,也因此老人認為喬漢娜背叛他。

服裝店老闆娘

喬漢娜與服裝店老闆娘的互動展示了交易關係、社會階級、自我意識和女性角色的多重層次。喬漢娜在選購衣服時的謹慎,反映了她試圖改變自我形象的決心和對未來的期待。而老闆娘從一開始的漠視、一點點鄙視,到後面的自我覺察及祝福,看起來都很合理。從兩人的互動,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想到張愛玲

〈留情〉(收在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是張愛玲在1944年的短篇小說,其中有句名言常被引用:「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留情〉這篇小說的男女主角是淳于敦鳳和米堯晶,米先生59歲,敦鳳36歲,米先生的年紀和敦鳳的舅母一樣。兩人在一起,雙方有各自打算:米先生「預先打聽好、計劃好的,晚年可以享一點清福豔福,抵補以往的不順心。」;敦鳳則是「守了十多年的寡,方才跟了米先生」「回到可靠的人的手中」,暗示著「我還不都是為了錢?我照應他,也是為我自己打算──反正我們大家心裏明白」。

這小說有不少的討論角度,有認為這只是「不留情的婚配交易」,也有認為這是「兩個算計高手過招」,還有認為「留住現在的幸福就是最好的選擇」。

《相愛或是相守》與張愛玲的《留情》都描寫了人性中的複雜情感和現實考量。前者說「相守」可能比「相愛」重要,後者也告訴我們所謂的「情」更多的是在大環境下的無奈。

張愛玲用「彩虹下的禿頭」名場面來收尾,令人觸目驚心:「敦鳳站在那里,呆住了。回眼看到陽台上,看到米先生的背影,半禿的后腦勺与胖大的頸項連成一片;隔著個米先生,淡藍的天上現出一段殘虹,短而直,紅,黃,紫,橙紅。太陽照著陽台;水泥欄杆上的日色,遲重的金色,又是一剎那,又是遲遲的。」

孟若在小說的最後用一段拉丁文:Tu ne quaesieris, scire nefas, quem mihi, quem tibi,告訴我們:

莫問天命,探知無望;你我命運,皆不可知。

相愛或是相守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