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張凱娜(本會副會長)

資深的法律背景與經歷,卻早早就看到世代溝通與管理問題而創立管理公司的本會理事李河泉總經理,不僅對人事物觀察入微,且分析精闢,往往能針對各產業管理問題提出最合宜的方法論與解決步驟。本期我們特別請他來談談有關年輕世代的創意管理與如何因應科技時代的衝擊。

問:您是東吳法律系畢業,且在銀行工作過20年,為何之後會想自創管理課程,並且贏得如今這樣好的口碑的?

我自己從小就是個不受拘束的人,唸了法律系沒參加國家考試卻進入銀行,面對法務催收的工作卻不感興趣,寧可嘗試好玩的業務工作來磨練自己。

    由於銀行是個非常傳統,且重視倫理的職場,加上受到許多法規的限制,可是我總試著去就像「在單調的工作中找出自己的樂趣」,就像我常常送給年輕人的一句話「每天遭遇不同的事情,請記得找方法;每天遭遇相同的事情,請記得換方法。」

    大概15年前我離開銀行,轉戰人生下半場未知的領域,同時身兼公司顧問、企業講師、大學教授的身份,一路走來,很開心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剛剛的提問中說到的「好口碑」不敢當,但是我很在乎一件事情,就是無論去企業分享什麼樣的課程,必須「協助企業解決問題」以及「滿足企業目前痛點」為目的。想要做到這件事的前提,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永遠不預設立場」。許多人習慣挑剔工作,或者職位內容,我會告訴自己「碰到什麼就學習什麼」,因為所有上天安排的事情當中,都會希望「幫你補強些什麼」,如果自己放棄,就太可惜了。

    「找方法可以增進自己,換方法可以開拓自己」,這樣的觀念,是我自己一直堅持的理念。

    問:有人說您是台灣「跨世代溝通」的專家,相信您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接觸到年輕族群很多的新思維新創意,想知道您會如何建議他們多創作,以及管理這些創意呢?

    感恩,「跨世代溝通」的專家不敢當,不過我的確花了不少心思研究「老一輩」和「新一代」的差距,也歡迎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我在商業周刊的專欄: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學院》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OpinionArticle?DocNo=0000000339

    至於您提問中所談到年輕族群的新思維和創意,我的觀察是:台灣的許多年輕人都有相當棒的創意思維,也希望師長主管這些大人們能夠給予年輕人更多的發展空間。

    另外我也不斷告訴年輕人,想要有強大的創意,必須先儲備「創意的培養」,這些「創意的培養」有下列三點:

    1、 每天練習觀察身邊,至少三件「人、事、物」。
    2、 大量閱讀有關「新創意」的資訊,練習想想「這些創意如何被激發?」以及「有沒有可以延伸運用的創意?」
    3、 碰到困難狀況,絕不說「沒辦法」或「不可能」,反而去思考「所有」可以解決的方法。

    創意的練習」也有以下三點:

    1、 練習在每天固定的小事上,做出一些不同的變化
    2、和家人或朋友做「發想練習」(例如「輪流說出最多種紅色的水果?」或「女生最喜歡吃的各種零食?」)
    3、觀察周遭,找出新發明去練習聯想。(例如「珍珠+奶茶=珍珠奶茶」,去思考「A+ B =?」)。

    上面的六件小事情,是我自己蠻喜歡嘗試的,我會鼓勵身邊的同仁或年輕世代去思考。

    請記得,創意永遠不是想像而已,要不斷地去鍛鍊自己,並且練習用出來,只有用出來,「創意才會變成真正的創新,否則只是平凡的點子。」

    問:因為智慧財產權的管理與訴訟談判是一般企業中相當棘手的課題,而您經常為企業講授競爭力,以及談判技巧,是否可以也可以請您從更實務的觀點來給法律人一些「傳統」以外的建議?

    大多數的法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也因為在乎原則,常常和對手的交鋒當中,對事情非常在乎。

    由於法律背景的因素,除了一般企業以外,我也在法官學院和司法官學院授課,其中只要是談到溝通或談判的課程當中,我都會先強調「從當事者出發」的三個心法:

    1、 要解決事情、先解決心情
    2、 辨識對方的情緒溫度
    3、 讓對方認為是自己決定的。

    以及「談判雙贏」的六大技巧:

    1、營造有利局勢

    2、運用獅子大開口佈局

    3、讓對方覺得站在同一陣線

    4、了解對方的底牌

    5、步步進逼測試對方

    6、換牌,製造雙贏

    畢竟,無論是溝通或談判,爭執的不該只是法律的對錯,而是當事人雙方的共好。

    問:由於AI 人工智慧的興起,包含Chat GPT和Chat GPT-4的橫空出世,有關法律相關的助理類工作,聽說都有被取代的可能,能否根據從您在企業界的經驗和閱歷,聊聊法律人該培養什麼樣的能力,來應對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慧 ?

    這個題目問的很好,我最近也寫了一篇專欄談到AI。

    各界都在討論AI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內容?我的答案答案是「絕對會,只是『範圍』和『早晚』的問題。」

    那麼該怎麼辦?

    請記得四個關鍵能力「接納力、掌握力、破框力、頂尖力」:

    A、接納力-別花時間擔心,趕快借重AI人工智慧,共創雙贏局面

    如果AI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內容勢必發生,最好的態度絕對不是對抗,而是「借重AI人工智慧,共創雙贏局面。」

    舉例來說,當計算機被發明的時候,使用算盤的高手,絕對不是花時間去研究「如何將算盤打得更快」,而是趕快接受計算機更快的事實,運用於數字加總和工程計算的結果,讓人類更快受惠,享受工具帶來的速度優勢。

    B、掌握力-趕快去了解陌生的對手,把它變成自己的武器

    人們已經感受到Chat GPT-4的威力,與其擔心被超越或取代,不如立刻下載使用,每天花一小段時間摸索,試著和Chat GPT-4對談,熟悉使用方式,把利空變成利多,補強原本的不足,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武器。更進一步的做法,每個人都有工作專業以外的興趣或夢想,試著運用人工智慧節省時間,運用空閒之餘,說不定可以開創自己的斜槓的人生。

    C、破框力-不設限的學習,尤其包括「專業、興趣、趨勢」相關內容

    AI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從來不事先設限,可以無止境的吸收各式各樣人類輸入的文本知識,並且不斷地微調修正練習。

    可惜傳統的人類很在乎自我意識,習慣自我設限,一下子不想學這個,一下子覺得學那個太累,一下子又覺得學這個不知道有什麼用,在這樣猶豫的過程中,很快的就被AI追過去了。

    科技時代最好的觀念是,只要和「專業、興趣、趨勢」三者有關的資訊,更應該毫無保留的全力學習,因為「專業讓你有競爭力」、「興趣讓你有持續力」、「趨勢讓你有生存力」。

    D、頂尖力-無論各種專業,設法成為5%的頂尖人士

    我們承認AI的功能十分強大,但是無論AI會取代什麼樣的工作,短期內不會「一次性的全面取代」,最可能的狀態是「逐漸分批取代」。無庸置疑的,最容易取代的工作,一定是「貢獻度低、取代性高」這工作。而最不容易被取代的就是「貢獻度高,取代性低」,也就是所謂「5%的頂尖人才」。

    結語:以上的四種能力,希望提供大家參考,別因為擔心而立刻放棄,也期許共同成為不容易被取代,最頂尖的5%人才。

    管理達人李河泉談年輕世代的創意管理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