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張凱娜(本會副會長)

前一陣子台劇《模仿犯》一上映,就贏得了Netflix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第二名的寶座,也是首部進入Netflix全球影集排名前10的台劇。雖然本劇的劇本是改編自日本的小說,但改編的團隊卻花了兩年多來溝通、改編成電影劇本以致於上映。團隊中的一員王加安過去就曾撰寫過不少劇本,並且也陸續受邀為有興趣的學員傳授有關寫作鍛鍊等課程。本期我們透過她來聽聽年輕一代的創作心路歷程。

問:最近《模仿犯》一劇相當熱門,也創下台劇空前的佳績。聽說你們編劇團隊花了兩年多來溝通、改編以至上映。很想知道你們編劇團隊創作改編劇本的細節與困難處。

我很榮幸作為好故事工作坊的編劇團隊之一員,加入這個改編過程,同時也很榮幸有機會接受貴會的邀請,分享這個難得的工作經驗。

通常影視劇本改編的流程是這樣的:

  1. 取得IP:影視製作公司選擇某IP(例如原著小說),取得版權。
  2. 劇本寫作:製作公司委託編劇進行劇本改編寫作。這當中包括了大綱寫作、人物小傳->分集大綱->分場劇本->對白劇本,以及反覆的來回修改。
  3. 拍攝製作:製作團隊根據劇本的需求和資金限制進行製作計劃,並交由導演與劇組拍攝。
  4. 後期製作:拍攝完成後,進行包括剪接、特效、配樂等工作。串流平台或電視台根據製作公司交付的成片決定採購與排播。

《模仿犯》則是串流平台在劇本階段就已經決定,導演也在這階段加入,大家對於能夠改編宮部美幸老師的重量級作品都抱持著高度的期待,但壓力也隨之增加。

  • 改編劇本像馬拉松賽,編劇在過程中天天不停運轉,要整合各參與者意見,且田野調查細節與娛樂效果間的拉鋸也是寫作過程的取捨

改編的自由度乍看很高,其實創作過程中包括製作方、串流平台、導演甚至是演員等每個參與者的意見都至為重要,建立共識就是一種挑戰。對編劇而言,我們需要在大家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之間,找到特別且可連貫的角度,把它寫作出來。例如《模仿犯》原著是社會派推理,強調對社會現象和人性的觀察和描寫,常涉及社會問題、心理描寫和社會互動,而不只是關注犯罪本身。但就觀眾當下的觀影習慣,如刑偵劇、懸疑推理劇而言,又有很多種不同的風格。當我們接收各方意見與各種有趣的可能性,放在十集的長度裡呈現時,就會發現取捨的難處。這些取捨例如時空背景的選擇、人物如何設定,往往不是口頭表示就能做到的,常要一場場戲寫開,大家才能看到其中的可能性。

寫作過程裡面,同時也要消化吸收大量的田調內容。對於田調細節與娛樂效果之間的拉鋸,也是一種寫作過程的取捨。例如我們在田調時得知刑警為了維護案發現場完整,其實很強調進入現場要有鞋套,因為早期很多案件都因為新舊腳印凌亂影響鑑識,這點我們在劇本寫作時也特別留意註明,不過因為故事發生在90年代末期,各種規範相較今日模糊,製作考量的出發點便有所不同。

整體而言,改編劇本就像馬拉松賽跑,終點是播出的那一天。編劇在這過程中天天不停地運轉,不斷地推翻自己、理解他人,努力找到新的路徑。

問:我們知道您過去在不少有關寫作鍛鍊及提案等課程中常受邀擔任講師,很想知道您過去是如何訓練自己的撰寫能力,以及您會如何鼓勵現在的年輕人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以贏得若干競爭機會呢?

我自認是一個不太擅長於口語表達的人,尤其是面對正經的事情。就算心裡有很多想法,要一次流暢地說出來滿不容易的。關於提升表達能力這方面,我常常需要請教身邊擅長溝通專業的朋友們,然後努力練習。不過,無論如何,「誠懇」是個重要的前提。眾聲喧嘩的時代,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要為了獲得關注聲量製造誇張的效果,但我認為誠懇對於長期的自我心理健康而言是比較好的,除了給自己進步的空間,不過度掩飾,也不過度誇大其詞,才有可能讓他人眼中的自己和實際上的自己保持在比較接近的程度。

就寫作層面來說,除了多面向的閱讀、多看影視內容、觀察周圍人事物、建立基本的寫作能力之外,主動創造機會例如參加徵件、參加寫作工作坊和課程都是提升能力的管道。同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初衷,如果原本想要好好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卻為了獎金而徹底拋下寫作內涵,那就不太妙了。

  • 劇本寫作要帶著讓劇組的各批人馬能看懂且執行的前提。自己也要學著接受有人能反饋批評,引導,如此會進步更快

劇本寫作帶著要讓劇組大量的人能夠看懂並且執行的前提,責任會比一般個人生活寫作要多。例如場景組會依照劇本裡的場景去尋找可用的拍攝地點或溝通搭景;服裝組會依照劇本裡的角色特質,對導演進行服裝設計提案。如果你不是一個天才且想要提升能力,你或許需要能夠一個願意給你反饋批評,引導你,帶領你進步的對象,同時你自己也要學著接受指教。對我來說,《模仿犯》的編劇統籌馬克明就是這樣的存在。當然這部戲並不是我們合作的起點,馬克在歷年的工作過程中,無私地給我非常多去蕪存菁的寫作建議以及鼓勵支持,讓我可以持續走在編劇這條路上,現在我擔任講師或幫別人看劇本的時候也會基於這點要求自己。

問:創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甚至有趣、有成就感的過程,很想知道您一路以來是如何做創作的素材蒐集、彙整思路、整理等步驟,以及您覺得創作能繼續提升水準的若干要素或自我訓練為何?

如果是在工作中,往往是在確定案子之後,一邊組織思考,包括最初步的大綱、角色概念等內容,一邊開始進行相關素材的田調,例如和故事相關的背景資料、文化、時代背景等研究,以及特定職場類別的研究,確保故事的真實度及可信度。

  • 要寫出有說服力的角色,還要盡可能去聆聽真實故事和人生經歷,了解人們對於自身處境、成長過程、自身行業的看法等

網路收集資料的表層資料,例如維基百科和網頁搜索結果第一頁的東西,通常只是我們對事物最表淺的印象,要作為寫作之用遠遠不夠,所以會深入延伸搜尋了解,接著去請益相關的人。大家觀看影視內容時,最受牽動的就是角色帶來的視野與抉擇,要寫出有說服力的角色,不能單靠編劇的想像,所以會盡可能去聆聽真實故事和人生經歷,了解到人們對於自己身處環境、成長過程、自身行業的看法,這也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田調之後,則會再根據故事的主題需要,把消化過的資料轉換成故事內容。有趣的是,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的感受卻能夠通過敘述故事串連在一起。

  • 除吸收他人反饋以鞭策自己外,心理抗壓的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進入到寫作過程中就是不斷的重寫和修訂寫作。如果只是一個人埋頭寫,難免會當局者迷,他人的意見有助於發現故事中的盲點、改進人物塑造和劇情發展,並提供新的觀點和洞察力。除了吸收他人的反饋鞭策自己之外,另一個自我鍛鍊是關於心理抗壓的鍛鍊,我覺得這個部分也很重要。因為編劇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接受重來,如何不要半途而廢、自暴自棄,有時是通過田調再次加強寫作的信心,有時是出於對題材的喜愛。此外,我自己也滿喜歡閱讀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雜書理解外界,理解自己。

在案件工作範圍之外,我認為觀察和體驗生活很重要。有本書叫做《創造的勇氣》,作者Rollo May提到兩種創作的方式,一種源自創作者自身的體驗,一種源自觀察和感受,轉化他人的經驗,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細緻地觀察情感、行為和關係的變化,並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情感和經歷,都能豐富創作的素材和內容。

問:您覺得好的IP有什麼特質?最近有推薦的IP嗎?

對我來說,好壞很難界定,但現象級的IP觸動的通常不只是我們單一個人的感受,而是和當下社會的問題、社會大眾共同的情緒產生了關聯。通常我不太會看動畫,對這個領域不熟悉,但是最近通過朋友推薦而看了《我推的孩子》,裡面對於當代網紅、追星、網路霸凌、實境秀等內容有很深刻的反思與探討,同時又兼顧了劇情節奏流暢度,讓我印象深刻,也推薦給大家。

延伸影片

從不斷閱讀、觀察、請益與互動中成為知名編劇的王加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