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張凱娜(本會副會長)
廖承威,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博士,在智慧局逾30年,從基層專利審查官一路走到今天,成為智慧局首任由專利審查官出身的局長,是道道地地的熟稔智權事務,且有相當願景的領導者。本次我們希望透過簡單訪談,能讓大家多瞭解智慧局目前的重要政策,以及培養相關人才的規劃等。
問:局長,您在智慧局一路走來,一定觀察到台灣智慧財產權的進步,以及政府在這領域的努力,可否簡單描述一下供我們多瞭解呢?
答:
從整合政院保護智權業務洗刷台灣仿冒盜版惡名、圓滿清理專利積案到走向企業輔導、AI科技挑戰,政府的努力終有所成
這可分成三個階段來說:
(一)洗刷仿冒盜版惡名
臺灣自民國78年以來,斷斷續續被列名美國特別301條款(95、96年未列名觀察名單),直至98年除名。回想20多年前夜市,四處可見盜版CD、仿冒衣物及包包在販售,當時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及查禁仿冒業務分屬不同機關單位執掌,保護步調不一,88年整合這些業務,成立了智慧財產局,行政院也在91年核定「推動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年計畫」,陸續推動成立經濟部光碟聯合查核小組(91年)、保護智慧財產權警察大隊(92年),持續辦理查禁仿冒盜版,也成立智慧財產培訓學院(95年),開始培育IP專業人才,推動成立智慧財產法院(97年) ,讓台灣脫離美國301調查觀察名單。在如此努力下,智慧財產制度日趨健全,達到保護成效。此外,91年因應加入WTO,我國智慧財產法制修正更加完善與國際接軌。近幾年來,外資除在台設廠外,更紛紛設立研發中心,此實績更是臺灣建構優質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之實證展現。
(二)圓滿清理專利積案
由於產業競爭日趨全球化、政府鼓勵創新研發及保護智慧財產權之成效顯現等因素影響,國內外企業或個人申請專利數量逐年增加,其中又以發明專利之申請量成長最為顯著。而在科技快速成長下,專利案件複雜度及專業性日益提高,造成發明專利待辦案不斷升高,到98年底,發明專利待辦案件已高達14萬件,當時我是專利組長,於時任智慧局局長之王部長指導下積極研提清理專利積案計畫,並於99年經行政院核定,採行「補足編制空缺」、「運用研發替代役人力協助前案檢索」、「增聘170名5年任期制人員加入審案」及「成立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101年成立),協助處理非核心業務」等措施,加速審結專利案件。100年時,發明專利待辦案件已經來到高峰達16萬件,101年平均審結期間高達46.14個月。
為達成行政院核定之清理積案目標,智慧局傾盡全力擴大審查效能,經過6年努力,在106年完成清理專利積案計畫,從99年至106年總共審結了43萬1,255件,當時發明專利待辦案件亦降至4萬4千餘件,發明專利平均審結期間自101年7月最長的47個月,降至106年底的15.5個月,平均首通期間並降至8.8個月,審查速度已較美、歐為快,此為智慧局有史以來之最大專案計畫,那段期間真的很辛苦,但可以讓審結期間回到可預期的狀態,申請人早日取得專利權進行全球專利布局、後續研發及產業應用,是很重要的一步。
此外,招募的任期制審查人員及研發替代役,於計畫結束後,轉任民間或企業持續提供專利服務;因應清理積案計畫而成立的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除了協助智慧局進行專利申請案前案檢索,近年來逐步拓展服務範圍擴大到企業,依據企業需求完成客製化專利布局分析,都是當時留下來對臺灣智慧財產環境很重要的貢獻。
(三)走向企業輔導、AI科技挑戰
現行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從法制到後端爭訟皆穩定且與國際接軌。發明專利審結期間也維持在15個月以內,審理速度較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為快,與日本、韓國相當,商標註冊審結約7.5個月,對於企業主來說迅速取得權利且權利穩定,且可作為是否前往國外布局之參考。近幾年,我們釋出審查官人力,積極走向產業,協助企業提升專利能量,包括在新創的部分,到各地新創基地輔助新創企業紮穩智慧財產基礎,並推出新創產業積極型專利審查作業方案,幫助新創企業3個月內取得專利;在核心產業部分,我們每年會針對淨零轉型、精準醫療、半導體、高齡科技等重點產業技術,分析相關專利布局情形對外公布,並提供相關企業客製化輔導服務;在營業秘密部分,也持續深入產業園區,輔導企業及機構強化營業秘密管理。目前智慧財產權已經走到要提升價值,強化管理運用、資產活化的階段,未來要持續朝這個方向前進。
高科技的發展對智慧財產權也是很大的衝擊,對於現在最熱的AI話題,在專利申請、發明認定,甚至進一步的權利歸屬、著作權合理使用等問題,都要逐一探討。值得一提的是,有2位智慧局審查同仁自行研發,以AI技術輔助專利審查,除供內部審查同仁使用外,亦開放給業界使用,此輔助系統減省審查同仁及專利從業人員檢視專利文件之時間,獲得業界之肯定。2022年底我受邀至APEC於印尼召開「運用AI優勢於智財審查以提升效率和業務流程之最佳實務工作坊」分享,獲得與會者之肯定,因各國就AI技術協助專利審查部分,均是委外處理。這幾年智慧局於IPC自動分類、商標以圖找圖智慧檢索均有不錯之成果,此在在可增進審查效能。
在此,推薦一值得為業界利用的「全球專利檢索系統 (Global Patent Search System, GPSS」」,此係智慧局建置的一站式跨國專利檢索平台,免費提供國內產業與中小企業使用,其收錄超過1億5,900萬筆專利文獻,具高效的專利檢索及專利布局分析服務,更可免除業界重複建置專利資料庫之資源。GPSS也廣獲得各界好評,如專利師公會連續4年在舉辦大專院校檢索競賽時,將GPSS作為指定競賽平台,許多上市櫃公司、學研法人機構也都是GPSS的使用者,亦是各大專利事務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是產業界在進行專利布局與產業分析時的最佳幫手。
問:您以一個醫工博士擔任專利審查員多年期間,一定也觀察到台灣在醫工、生技方面的進度或是可再突破的領域,您覺得未來可以推動怎樣的政策幫助台灣相關產業在此領域發展呢?
答:
醫療產業界的布局重點著重於「數位醫療」、「精準醫療」兩大部分
在醫材領域,智慧醫療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不論是產、學、研界,掌握世界研發的趨勢並及早進行專利布局至關重要,而創新且具有高度價值的醫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從專利申請趨勢分析,近年來產業界布局的重點著重於「數位醫療」、「精準醫療」兩大部分。「數位醫療」主要是運用AI、物聯網、5G等ICT技術,結合醫材本身的特性,進一步開發出更快速、更有效率的產品,例如遠距醫療、遠距看診,甚至遠距手術等都能做到。「精準醫療」則致力於提升診斷的準確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醫材導入AI 機器學習,利用已訓練的AI用於判讀X光、斷層掃描等醫學影像,可達到相當專業醫師的判讀準確度,除了可以節省醫師的診斷時間,更隨著AI訓練方法的優化,越來越精準。
鑑於智慧醫材多涉及跨領域的技術結合,智慧局針對醫材產業有開發導入AI輔助判讀或診斷之廠商,提供「醫療產業導入AI之客製化諮詢服務」,依據廠商的產品性質,提供「精進專利品質」課程及「客製化案例式諮詢服務」,針對廠商在申請專利時,可能遭遇撰寫上的一些疑慮提供諮詢,並針對廠商已取得之專利結合醫學影像導入AI相關專利議題進而設計模擬案例,提升廠商未來的專利品質。未來智慧局除持續提供「醫療產業導入AI之客製化諮詢服務」,同時透過各項教育訓練及宣導活動、辦理工作坊等方式,提供廠商完善的客製化專利布局諮詢服務、專利布局建議等,期為我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之醫療器材」應用於醫療產業的努力有所助益。
我國生技產業已積極投入精準醫療相關之「高值利基新藥」的關鍵技術發展
在生技領域,我國積極投入精準醫療相關之「高值利基新藥」的關鍵技術發展。高值利基新藥是指,小分子藥品、次世代大分子藥品、核酸藥品、基因及細胞治療產品等,具創新性及產業價值鏈缺口的高值利基型新藥。高值利基新藥,在小分子藥品方面,包括用於癌症、眼科與免疫難治疾病的藥物新傳輸劑型、免疫活化劑等;在次世代大分子藥品方面,包括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雙特異性抗體等。在核酸藥品方面,包括mRNA藥品或疫苗;在基因及細胞治療產品方面,包括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異體間質幹細胞等。
智慧局將針對前述高值利基新藥之特定技術,尤其是藥物新傳輸劑型、抗體藥物複合體,提升相關產學研專利量能暨專利技術可落地智財服務,協助相關新創或中小企業建立其品牌,同時強化相關專利審查量能,來扶植相關產業發展。智慧局未來可以推動政策及其策略包括:
(一)提供相關專利布局分析報告,找出研發利基技術,作為業界選題依據。
(二)辦理相關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建構交流平台,搭配「企業出題」模式串聯人才,促進產學研合作機會,帶動企業提升產業分析及專利策略布局能量,加強推動產學合作與創新創業,共創雙贏。
(三)協助相關中小企業及學研機構,強化相關IP保護意識,智財制度建立,開發專利量能,讓發明人之專利技術得以落地。透過專利與產業媒合拓展計畫,來加強國內產業化推動,亦協助具潛力專利參加國際專業展,擴展國外市場商機。以加強產業化推動及拓展國內外市場。
(四)提升生技園區開發相關技術之動能,強化區域產業創新聚落。由生技審查人員深入新創基地宣導團隊,集合智慧財產權議題,以客製化辦理諮詢服務。
問:我們觀察到您上任以來到處奔走,也協助不少非政府單位(或NGO團體)推廣智慧財產權,很想知道您對這些團體的期許或是能提供的實質協助。
答:
智慧局一向致力於與各公協會、法人、智財團體合作,
運用彼此的資源,共同推廣智慧財產權
為了讓智慧財產更加接地氣,智慧局一向致力於與各公協會、法人、智財團體合作,運用彼此的資源,共同推廣智慧財產權,例如:
(一)112年7月26日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合作,邀請其公會成員,共同針對電動車及其零組件產業之專利保護進行宣傳與服務。
(二)112年8月16日的營業秘密保護實務座談會首度與「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合作,在總會幫忙下,透過全國89個工業區廠商協進會之理事長,邀請各工業區的企業老闆及經理人參與,更精準找到我們的目標對象。
(三)112年9月5日、7日針對生技醫藥產業,與藥業公協會合作,進行專利連結制度及相關訴訟案例座談,輔導其因應專利爭議事件處裡之能力。
(四)112年9月11日與台灣營業秘密保護促進協會合作,辦理「企業強化營業秘密保護機制研討會」,讓業界專家與司法執法人員進行面對面溝通,從偵辦實務案例談如何保護營業秘密。
(五)112年11月8日與資策會、國衛院、農科院合辦「法人研究機構的營業秘密管理趨勢與實務分享」交流會,引導法人研究機構辦理產學合作或技術移轉時重視並強化營業秘密保護。
我們希望透過這樣良性的合作關係,可以精準的幫助到我們的企業,讓企業透過智慧財產權轉骨;智慧局提供的各項新政策、新措施,也可以透過各大公協會團體進行擴散,讓企業都能夠得到所需要的智財資源,這是雙贏,希望未來大家都可以相互合作,共同為提升智慧財產環境而努力。
問:隨著科技進步,以及各行業對智慧財產權人才的需求,我們知道貴局有委託台大智慧財產權學院做長年的培訓工作。只是除了這種「蠻基礎性」的培育之外,是否貴局有思考過再擴大透過較資深的NGO團體或公協會來幫助一些專業人士做更高層的培訓或實務實習?
答: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智慧財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為加強培育跨領域智慧財產專業人才,以建構優質的創新研發環境,智慧局自94年起推動「智慧財產專業人員培訓計畫」,委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執行,並成立「智慧財產培訓學院(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ining Academy,簡稱TIPA)」,培訓智慧財產專業人才,以提供充沛的專業人力,蓄積我國產業創新能量。智慧財產培訓學院除自行開辦培訓課程,亦與政府、各公協會或企業共同合作開設不同的專班,協助培育更多智慧財產專業人才。此外,為培育中南部智慧財產專業人才以及因應疫情而提升的遠距學習趨勢,亦與臺中、臺南及高雄地區大學合作開辦課程,並選定部分班別進行同步線上授課。
您所提及的智慧財產權基礎培訓課程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許多想進入甚至已經在智慧財產領域從業之人員,對於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基本觀念及實務情形,可能仍有所欠缺,對於實務運作也有與時俱進之需要。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有基本知識,以瞭解所委託的代理人或事務所是否能確實保護好所擁有的智慧財產權,因此我們多年來委託臺大執行智慧財產專業人員的培訓課程,也建立了智慧財產專業人員的職能基準,就是希望提升這些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能。
至於您所提及的高階智財專業人員培訓課程,其實TIPA自106年起也開辦各種產業類別的進階課程, 112年就有開辦「藥品專利連結與訴訟實務攻防班」,另也朝向實務實作課程發展,於111年開辦「專利盡職調查」專班。
此外,智慧局為提升產學研智權能量,也主動與企業交流,派遣專利審查同仁提供客製化課程與企業進行分享;另針對中小企業及新創產業,除舉辦宣導說明會外,並提供諮詢輔導會議,有助即時解決企業面臨的實務問題。另外在智慧財產權推廣部分,智慧局於112年舉辦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保護、專利檢索等各種法令與業務宣導活動超過100場次,積極地對外推廣智慧財產權觀念。
對於擴大透過較資深的NGO團體或公協會來做更高層之培訓或實習,我們也不排除這個可能性,假如經費允許,外界又有需求,這也是個可以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