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尚昆

思考不是只憑藉大腦,今天介紹Annie Murphy Paul在2022的《The Extended Mind: The Power of Thinking Outside the Brain》,覺得很適合職場工作者、老師、學生、考生一看。

先前介紹過《打造第二大腦:多一個數位大腦,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BUILDING A SECOND BRAIN:A Proven Method to Organize Your Digital Life and Unlock Your Creative Potential)。中學時代被認為「注意力不集中」,大學時曾短暫失憶、腦力退化的作者建議不要把所有細節記在大腦中,應該利用現代數位技術,將最珍貴記憶、想法與知識儲存在「第二大腦」,隨需取用。自己的大腦可以用來做更珍貴、更重要的事。

三本由學習障礙者寫的知識管理書 | IPPA

今天介紹Annie Murphy Paul在2022的《The Extended Mind: The Power of Thinking Outside the Brain》,直譯是擴展心靈:超越大腦思考的力量。簡體中文翻譯本叫《思考如何超越思考》,不如繁體中文版的書名來得貼切:「在大腦外思考:各領域專家如何運用身體、環境、人際關係,打破只靠大腦思考、決策、學習、記憶的侷限」。

這本書闡述一主旨:不要把大腦當作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機器,大腦的思考會受到身體、環境、周圍的人的強烈影響。作者也依照這個思路給予很多實際建議。

作者建議,與其勸告自己和他人「動動腦」,不如不再拘泥於我們那狹小的大腦空間,而好好地運用「腦外資源」。書中有些觀點是老生常談,不過作者介紹很多的實驗來告訴我們,很多長輩告訴我們的事(多到戶外活動、用筆寫下來、多跟人討論互動)是對的!

本篇閱讀筆記不多說作者提出的眾多實驗或實證過程,只就作者提出的結論及建議,做一點筆記,並談談自己的觀察。

傾聽自己身體給出的訊息

身體的各種感官會對外界的刺激先於大腦反應,例如發熱、發冷、冒汗、心跳加速等,這些身體訊息其實提醒著我們危險、擔憂、興奮……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身體訊息,就太可惜了。本書第一章就說,要想做出良好的決策,需要仔細傾聽身體給出的信息。作者建議平常可以練習「冥想」,不過這對我來說太難,沒試過。

邊運動邊思考,決策準確率從85%提升到99%

這裡說的運動是指中等強度運動,即便散步也行。馬拉松或是其他劇烈運動,大腦容易放空,不太容易思考。

在適當時間內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提高我們在運動中和運動後的思維能力。工作或讀書休息時滑手機仍會消耗大腦資源,對思考無用,所以作者建議把茶歇時間改為「運動休息時間」,當我們再回到工作時,就會比休息之前更高效。

這樣看來,許多公務機關依照國民健康署製作1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每天提供員工上下午各15分鐘的時間運動,不僅有益身心健康,也有助於思考與決策。

我經常上下班騎UBIKE,單趟約半小時內,大腦有時會想公事,有時想讀書寫作,有時想演講,有時啥都不想,每天有段自己獨處的時間,很不錯。

作者也說,說話帶手勢,不但有助說服及溝通,還能幫助記憶,所以邊讀書邊比手畫腳,也可嘗試?

課程中設計演出、場景、親身體驗,學習效果佳

這也是老生常談,講述式的教學當然不可少,但是讓學生們有參與感的教學,效果會好很多。我個人經驗與觀察,無論是剪報學商標、便利貼分享或是模擬法庭,同學們的回饋都不錯。

學習或辦公空間的設計關鍵是「自然」

作者認為,現代社會中的人們經常感到疲憊不堪且容易分心,是因為我們身處一個自己在生物學上還無法適應的環境中。人類從大自然中歷經了許久,身體習慣的是大自然,所以在植物園散步不到一小時,記憶力可以提升20%。待在自然環境而非建築環境中,會給你樂觀的、放鬆的大腦。在能看到樹木、曬到太陽的辦公室工作,效率更佳。室內植物能增強員工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並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野外徒步三天,創造力和前瞻性思維翻倍。

作者反對現在流行的「開放空間」辦公,更反對極端的「無固定座位」辦公。人們在空間上足夠地接近有一定的益處,例如互動容易,有團隊感等,但是開放的、沒有防護設施的空間並不利於集中注意力。對於辦公環境,作者建議的重點是要塑造「主場優勢」及「環境歸屬感」。

我的辦公室是獨立空間,但我的門從來不關,有自己的地盤,但又與外界無屏障,也許這是作者建議的方式。辦公室的窗戶看出去還是大樓,並非自然環境,擺一塊木頭跟仙人掌,勉強模擬一下自然。用昇降桌,做累了就站起來工作,結果一站又忘了坐下,完全沒休息,這要改。

團體的力量

作者說,團隊精神不只是向心力或忠誠的問題,團隊的力量不只是情感上的凝聚,更有強大交互記憶,幫助團隊工作表現更好。

教別人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這在學習環境毫無問題。但最近的心得是,國人多好為人師,不分場合的說教或賣弄,只會令人反感,要引以為戒。

多與人互動,可以幫助自己釐清想法。有時候一直在內心困擾的問題,對著別人說出來,單單說出口,可能自己就懂了。

其他

作者還有一些建議,現代科技社會的工作者可以參考:

選一個大的顯示器,不僅是護眼,更可以幫助身體感知。

動手寫下來,不只是幫助記憶,而是運用全部身體的感官在思考,會更有創造力,所以建議動筆寫下來,而不是記到手機。

工作環境或讀書環境中有音樂,效果見仁見智,但不要帶耳機聽音樂讀書或工作,這會降低注意力。

超越大腦思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