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立達(本會理事)

看完《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後,一直想要再找一些跟年輕孩子成長歷程有關的書來讀讀,剛好,老姊也推薦我讀一本韓國作家沈允瓊的小說《小雪:被愛的條件》,就拿來一讀。讀完之後,思潮起伏,久久無法平復。

這本書不新,是前(2021)年元月出版的小說。以台灣書市的現況,兩年前出版的書,現在早已沈到海底,除了在網路書店之外,實體店面幾乎找不到。這又是台灣出版界的另一種怪異現象。

台灣的出版業者,天天在哭喊台灣人不愛看書,但事實上,台灣出版業者每年出版的新書,大約四萬本。這種出版量,在全世界也算是名列前茅的(好像僅次於荷蘭)。新書出得多,可是買的人少,所以,一本書的壽命大約只有幾個禮拜。如果在上市之際無法立即擠身進入排行榜,這本書很快就會淹沒在書海裡。可以想見,不管是多愛看書的讀者,每一年都還是會錯過太多的好書,而那樣的錯失,除非機緣巧合,否則通常錯過就是錯過了,再難有回頭尋獲的機會。但如果希望出版社自我節制,每年不要出版那麼多新書,只專注出版精挑細選的好書,似乎又不太可能。因為,現今的出版界,似乎都把出書當成是博弈。很多出版社老闆都坦承,他們都抱著「賠十本無妨,一本中了就全賺回來」的想法。出書就像是亂石打鳥,哪一本能打中大多數讀者?哪一本會大賣?沒有人知道。大多數的新書,都石沉大海,銷路不佳,但總有那麼一、兩本書,能獲得讀者的青睞,而成為暢銷書。對出版社而言,不出新書,就絕對沒有機會。這就是台灣書市的現況與無奈啊。

回頭說說這本《小雪:被愛的條件》,我覺得,這本書就是一本被錯過的好書。

小說的主角小雪,是一名棄嬰。新年的第一天,她被育幼院的院長在院區附近的廚餘桶裡發現,剛好,現場有電視媒體採訪,她的身世馬上登上全國媒體。

成長過程中,她歷經三次的收養,又歷經三次的棄養,這讓她的人格產生嚴重的創傷,而一度罹患了緘默症,很長一段時間都閉口不言。最後,是育幼院裡負責清潔打掃的阿姨收養了她,跟她相依為命。

阿姨沒受過多少教育,但對小雪向來百依百順,小雪有任何任性的要求,阿姨都會設法滿足她。而小雪也一直認為,阿姨與她的相處方式就是最自然而然的模式,她不知道,阿姨拙於表達,但勇於付出的這一切,就是愛。

在小雪的世界裡,她最喜歡及信賴的人就是阿姨,另外一位是郭恩泰醫師,因為,醫師的診間像一間溫馨的書房,讓就診時的小雪很有安全感,而且醫師對她說話時也非常溫柔又溫暖,讓她全然的相信,醫師永遠會保護她。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小雪轉學進入到一所頂尖的小學,她發現,班上最受矚目的同學時賢,竟然就是郭醫師的兒子,而時賢表現出的叛逆性格,讓她無論如何都無法相信,那會與郭醫師有關。

小雪後來被郭醫師收養,進入了像是宮殿般豪華的新家。她可以親身觀察時賢的一舉一動,慢慢的,她也發現了看似養尊處優的時賢,原來過得一點也不快樂。而郭醫師在診所面對小病人時和藹可親,但回到家裡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卻一點也不溫柔可愛。時賢的父母天天要求時賢要努力用功讀書,對於他喜歡的舞蹈卻評價得一文不值。

小雪在這個新家庭中,受到了非常妥善的照顧,三餐豐富到讓她吃不完,新衣服多到也讓她不知如何挑選。為了栽培小雪,時賢的父母也花錢讓小雪到各種補習班學習。雖然小雪本身天賦過人,其實不需額外的課輔也能有好成績,但時賢的媽媽為了讓小雪能贏在起跑點,而且要她作出榜樣讓時賢看,所以仍然要求她反覆練習,並要她寫著永遠也寫不完的功課。

這時,小雪突然發現,原來,生長在富足家庭的孩子也不一定快樂。她到時賢家後,每天上下學都有專車接送,但也因此,她失去了能夠四處跑跳的機會,她一放學就得到補習班報到,反而不再自由自在。她為了迎合時賢父母的期待,努力達到他們的每一項要求,但當小雪做到後,時賢卻受到更多的壓力,被質疑「人家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時賢因此愈來愈叛逆,甚至將情緒發洩在小雪身上…。

故事發展到後頭,還有一個重大轉折,讓小雪對於她的成長故事完全幻滅。她更質疑,為什麼她一直生活在一個充滿謊言的世界?而每個大人對孩子說:「這是為你好。」這話到底真不真切?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思考,這一切到底是哪裡出了錯?時賢的父母一直以為,提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逼孩子用功讀書,就是對孩子愛的表現。但是,為什麼他們的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為什麼他們付出愈多,時賢的反彈就愈大?時賢的父母本來以為收養小雪之後,可以靠著同儕之間的相互鼓勵,讓時賢也回到正軌,但為何終究徒勞無功?

原本一直照顧小雪的阿姨,看似什麼都不懂,對小雪也從沒有什麼要求,每當感受到小雪受委屈時,她就只會把小雪緊緊的抱住,抱到她都幾乎無法呼吸,但為什麼僅此一樣簡單的動作,就能讓小雪感到滿滿的安全感?

說到底,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大人付出的,是不是一定就是孩子需要的?郭醫師能夠對於與自己毫無交情的病患孩子和顏悅色,而且不論這些孩子做了什麼事都能正面的鼓勵他們,但為何回到家裡就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小雪以為郭醫師是個騙子,欺騙了所有的孩子。但她質疑郭醫師時,才讓郭醫師大夢初醒,原來,他對病患孩子才是用平常心與真心在對待,對自己的孩子反而扭曲了人格,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

到底,是什麼因素遮蔽了為人父母的雙眼?

讀完這本書後,又想到前不久看到的新聞。一名還是學齡中的孩子,只因為被父母責罵成績不佳,竟趁父母出門之際從頂樓一躍而下,當場斃命。

看到這則新聞時,我不免想,如果這孩子的父母知道強逼孩子的結果,就是逼他走上絕路,父母還會如此嚴厲的逼迫他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固然都是傳統父母的一貫思維,但在期待孩子成長之餘,能不能留給孩子一些自由自在呼吸的空間?或許,對孩子而言,這才是他們最想要。

最終,小雪終於知道,她不用為了一味的迎合時賢的父母,努力的表現,才能換得被大人疼愛的條件。小雪的阿姨已經用自身的行動告訴她,真正的愛,沒有條件、不用交換,是全然的包容與付出。深深的擁抱,讓自己的心中有個定錨之處,那就是愛。

被愛,為何要有條件?